大家好,关于阿耳山在什么地方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阿尔山有必要去 *** 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哀牢山在哪里 普洱哀牢山在哪里
1、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哀牢山在哪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普洱哀牢山在哪里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2、森林资源丰富的云南哀牢山,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山?
3、在之前,很多人是不知道云南哀牢山的,但因为有4名地质考察队员在这座山内失联了了,人们对于这座山的了解也增多了。云南哀牢山是一座森林资源很丰富的山,那除了森林资源丰富,这座山还有其他的特点吗?这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呢?
4、云南哀牢山的具 *** 置在哪里呢?
5、这座山在云南的中部,具体是在云岭的南部,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所以这座山是比较高的,森林资源也是很丰富的。在这座大山内是有众多的原始保护地的,这些地区并没有被人类探访过,所以在进入这座山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准备,不能够贸然踏入山内。如果贸然踏入这个山林,就有可能迷路,也有可能遭遇一些凶猛的野生动物的攻击。所以在进山之前我们一定要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这样才能够保障我们的生命安全。
6、云南哀牢山的地形是很复杂的,野生动物也是很多的。
7、这座山的地形是比较复杂的,山上的地形也是很险峻的,有非常多的崇山峻岭。并且从山顶到山麓是有6种气候的,说明这座山是很高的,气温也是变化比较大的。在进入这个山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多带一些保暖的衣物,不能够因为体温的骤降而受到伤害。在体温骤降的时候,我们的人就会 *** ,这个时候如果不增添衣物或者不吃一些高热量的食物,就有可能食品生命。
8、云南哀牢山的气温是很低的,自然环境是很恶劣的。
9、小编也在 *** 上进行了一番搜索,发现这座山的气温是比较低的,并且森林很茂密,在进行搜查的时候,无人机根本不能够飞行。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够通过人工搜索,这样是非常难的。小编也在 *** 上了解到,在搜索的时候, *** 队的饭菜都被冻成了冰块状,所以这座山的气温真的是非常低的。
10、雪锅山位于镇沅县九甲乡和平村千家寨南部,为哀牢山更高峰,海拔3137米,因山顶有块凹地,形似一口锅,冬季常盛满冰雪,故得名大雪锅山。大雪锅山山势雄奇挺拔,山中原始森林植被保护完好,开满五彩缤纷的 *** 花,还有 *** 的野生茶树林和多种珍稀保护动物。大雪锅山是登山探险、科考和生态旅游的好地方。它属于保护区,保护区南北长约130km,南部东西宽4~9km,北部南华片东西宽则达20多km,总面积67700hm主峰海拔3166米地跨云南省楚雄、双柏、景东、镇沅、新平五个县,属森林。
11、南恩瀑布在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戛洒镇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面,在戛洒镇的哀牢山上,瀑布的落差非常大,水流一泄而下,十分壮观。
12、瀑布下雨之后水流量大,有时还有云在山顶,水流和云一起向 *** ,十分壮观。
13、旱季的时候可以看到瀑布上面 *** 的 *** ,溪水流落,景观又是不同,在游玩的时候可以选择在雨季参观。
14、瀑布是去哀牢山必经的景点,景点边上有一些卖小吃和当地特产的。
15、瀑布的四周是悬崖峭壁,奇岩异石,星罗棋布,湍急的流水从山顶悬崖喷涌而出,跌落在 *** 之上激起一层一层的浪头。
16、哀牢山除了瀑布之外还有大磨岩峰、大雪锅山、国际候鸟迁徙保护区—打雀山、大(小)帽耳山等一些自然景观。
17、哀牢山还有茶马古道,在哀牢山的中心区域,地势十分险要,曾经是土司、商霸、兵匪的必争之地,每天都有800多匹骡马、1000多商人从茶马古道上穿行而过,贩卖布匹、丝绸、烟丝和小手工制品,也引进了洋烟、盐巴、茶叶、野生动物的皮毛等。
18、哀牢山,位于中国云南中部,为云岭向南的延伸,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也是元江和阿墨江的分水岭。哀牢山走向为西北——东南,北起楚雄市,南抵绿春县,全长约500公里。哀牢山更高峰在新平县水塘镇境内的大磨岩峰,海拔3166米。
19、哀牢山生态站位于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北段的景东县境内,始建于1981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2002年加入中国生态 *** 研究 *** (CERN),2005年成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CNERN)。
20、范泽鑫说,来自国内外的科研人员长期在哀牢山生态站开展科研工作,发表了大量的学术成果,获得了大量我国 *** 带常绿阔叶林生态 *** 水分、土壤、大气和生物等学科的基础数据,为国家的宏观决策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如今,这里已逐渐成为面向国内国际高度 *** 的学术交流基地。
21、历史上的哀牢国最终是在哪里呢?
22、在我国西南地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神秘古国夜郎国,最后又神秘消失得无影无踪,与之相关的史料记载非常少,给人们留下了神秘的印象。实际上,在我国云南省西部的保山、大理、楚雄、临沧、德宏、怒江一带也曾出现过一个神秘的哀牢国,最终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和夜郎国类似,哀牢国在史料中也只有零星的记载,且语焉不详。
23、提起哀牢,对我们多数人来说,应该更先想起的就是哀牢山以及非常壮观的元阳哈尼梯田。哀牢山位于云南省中部,主峰海拔3166米,呈西北--东南走向,全长约500公里。哀牢山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也是云江和阿墨江的分水岭。哀牢山异常险峻,因所处位置比较特殊,那里的气候复杂多样,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历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就从哀牢山穿过,马帮和客商就是通过古道往来于中原和西南之间。
24、古哀牢国就位于哀牢山一带,据史料《楚宝·哀牢国考》记载,“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居于牢山,尝捕鱼水中,触沈木若有感,因 *** 十月,产子男十人。后沈木化为龙出水上,沙壹忽闻龙语曰:若为我生子,今悉何在?九子见龙惊走,独小子不能去,背龙而坐。龙因舔之其母,鸟语谓背为九,谓坐为隆因名子曰:九隆。及后长大诸兄,以九隆能为父,所舐而黠,遂共推以为王后九隆死世世相继,乃分置小王。”这是一个神话传说,意思是说有个居住在哀牢山的妇女沙壹,意外 *** 生下10个龙子,其中一个见龙不惧,名为九隆,后来成为之一位哀牢王。九龙去世后,分了很多小王。
25、据学者研究认为,哀牢人为傣族(泼水节很出名)先民,主要居住在今保山、昌宁、施甸、永平、云龙、姚安、大姚等地,以云南保山为中心。《后汉书· *** 西南夷传》和明朝《景泰云南图经志书校注》等史料均记载:哀牢人“穿鼻儋耳”。哀牢人皆以铜为圈,穿其鼻,又与大圈坠其耳,其渠帅自谓王者,耳乃坠之垂至肩,以为贵。由此看来,哀牢人很爱鼻饰、耳饰。哀牢王从九隆开始代代相传,不知传了多少代至禁高,然后是吸、建非、哀牢、桑藕、柳承,柳貌、扈栗。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贤栗归汉、柳貌归汉了,以及类牢反汉。
26、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时,汉朝夺取保山、昌宁、施甸等地,设置_唐、不韦两县。公元5 1年,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哀牢首领贤栗请求内附汉朝。从上面哀牢王的传承来看,首领贤栗应该只是小王,相当于部落酋长。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大王柳貌率77个小王以及哀牢众人举国内附汉朝,总人数达55万多人。汉朝遂在哀牢地设哀牢、博南二县,并割益州郡西部所领六县,共计8县合为永昌郡,郡治在今保山市一带。永昌郡成为当时东汉第二大郡,总人口约 *** 万。但是在建初元年(公元76年),哀牢王类牢与永昌郡守发生争执,杀之而后反汉,汉朝派兵近万人很快就平定叛乱,残余势力西迁,哀牢国从此消失。据专家分析,哀牢国存在时间至少为五六百年。
27、若按《华阳国志》中记载来看,哀牢国“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疆域非常辽阔。有人根据这个数据推断哀牢国覆盖范围可能与永昌郡一致,大致为东起洱海一带,南至西双版纳南部,西至伊洛瓦底江,北至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但是《华阳国志》中的数据在其他史料中均未出现,很多学者都认为数据是可疑的,历史上的哀牢国或许并没有那么大。
28、2012年,在昌宁县的大甸山上发掘了一处青铜时代墓地,出土了一批青铜器文物,研究人员经过分析认为大甸山墓地是哀牢国的遗存。相信以后随着考古发现,神秘的古哀牢国会慢慢被揭开面纱。
29、哀牢山,得名于古哀牢国,是古哀牢国东界界山,位于中国云南中部,为云岭向南的延伸,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也是元江和阿墨江的分水岭。哀牢山走向为西北——东南,北起楚雄市,南抵绿春县,全长约500公里。哀牢山更高峰在新平县水塘镇境内的大磨岩峰,海拔3166米。
30、在哀牢山区,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故事:世袭土司李润之在1950年身亡之前,已积敛了万贯家财。从还保留至今的豪华气派的土司府便可窥见一斑。传说他是靠贩 *** 、设卡收费、造大洋、开工厂等发的财,但至于说到他家有多少金银财宝谁也说不清。
31、关于李润之宝藏究竟在何处,(2010年)在哀牢山区流传着三种说法。他的随从说,土司死前已将大批宝藏藏进了地道,而地道的机关在哪里仍是个谜。一个保镖说,他死前的一个夜晚,曾有人亲眼所见他用20多匹骡马将宝藏驮到了一个叫南达的地方。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金银财宝就在土司府地下藏着。理由是在他家的大院子里还存有一些奇异的图案,这可能就是开启宝藏的指示图。
二、纳斯卡在哪
说起西方世界古代文明七大奇迹,许多人都会兴趣盎然:埃及的金字塔,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以弗所的阿耳弥忒斯神殿,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像,哈利
卡纳苏的摩索拉斯陵墓,地中海罗德岛上的太阳神巨像, *** 城的灯塔,
每个人都恍若有一种重游昔日辉煌的感觉.同时,心间也油然而生疑问:在
那么久远的年代,人类是如何凭借着自身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令今人叹为观止
众所周知,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这四大文明古国都诞生在物阜民
丰的地区,可是谁又能想象出在地球的另一个神奇的地方,也同样存在着可
在秘鲁 *** 国西南沿海伊卡省的东南隅,有一座名叫纳斯卡的小镇.这
座小镇稀稀疏疏地散居着近百户人家,他们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过着一种
"无论魏晋,乃不知有汉"的恬淡生活.
这座小镇的东面,是绵延巍峨的安第斯山脉.在它们之间,横亘着一片
广袤的荒原,面积约有 *** 平方公里,当地人称做纳斯卡荒原.自古以来,
在这片不毛之地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赭色沙石,因此,这里寸草不生,鸟
本世纪中叶的一个夏季,一支秘鲁国家考古队辗转来到纳斯卡荒原.他
们在茫无涯际的荒原上考察了好几天,一路
所见除了沙石还是沙石,毫无半点收获.他们一个个疲惫不堪,眼看着
食品一天天减少,又寻觅不到水源,加上正逢七月流火的日子,他们全都口
干舌燥,心灰意冷,失去了继续考察下去的信心.
一天,晚霞灿烂,落日的余晖给纳斯卡荒原罩上了一层神秘庄重的色彩.
当考古队员们坐下来休息时,大家三三两两地仰卧在光滑的 *** 上.其中有
一名队员出于职业习惯,无意地随手扒开眼前零零碎碎的乱石.突然,他眼
前一亮:石头底下隐藏着一条显然经过人工挖成的"沟槽".他的惊呼声把
其他人从昏昏欲睡中唤醒了过来,大家再细细察看:"沟槽"里竟填塞着无
这一偶然发现,使考古队顿时意识到这将是一次不虚此行的行动,从而
激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他们把干渴和疲劳置于脑后,立即紧张地投
入到艰难而有序的发掘工作中去.经过大规模的深入发掘,考古队发现这些
"沟槽"的深度一般为0.9米,而宽度却不一样,有的宽度只有15厘米,有
的却达20米,尤其令考古队员不可思议的是:"沟槽"的形状和走向十分奇
特,有的舒展飘逸,有的短促顿挫,有的回环宛转,更有的似乎直通天际,
这些"沟槽"是什么时候由谁挖成的起初,考古学家把这些"沟槽"
称为"一个不知为何建造的巨大而玄妙的工程".后来,考古学家决定乘飞
机对纳斯卡荒原进行空中摄影和观察.当他们从高空向下俯瞰时,映人眼帘
的景象顿时使他们瞠目结舌:荒原上的"沟槽"不是原先猜测中的灌溉渠道,
也不是地表的裂沟,而是一幅幅绵亘无垠的图画!这些画的每一根线条,都
是把荒原表面的阳砾石挖开后形成的.其
中一些"沟槽"所组成的线条,平直而有规则,构成大大小小的三角形,
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和螺旋形之类的几何图案,好像是经过数学家精
心的计算才开挖的,极具匠心.例如:有的三角形图案大至几公里,而图案
设计的角度却很精确,误差仅仅在一分米之内;有的图案呈星状,线条向四
面八方放射,透出天女散花的韵味;有些纵横交错的线条好似今天的机场跑
道和标志线的图案,跑道的宽窄和长短不一,有的长达 *** 0米,有的500
米左右,都很笔直,并且转角交叉处,都棱角分明,严密紧扣.这些跑道在
越过峡谷或横贯小丘时,方向也丝毫不变.有些跑道旁每隔约500米就有一
处残存的类似哨所或了望台的 *** .更令人惊奇的是:荒原图案有许多是动
物,植物以及人的形象.例如有一个人形,只有一头和两手,一手长了5个
手指,另一手却只长了4个手指,画长约50米,是一个典型的印第安人的轮
廓.动,植物图案的大小不一,大多在15~300米之间,更大的占地5公里.
从拍摄的照片上看,这些形象惟妙惟肖,非常逼真,可称得上是一位画家的
杰作.有些恰似蜥蜴,蜂鸟,鸭子,鲸;有些又宛若长爪狗,蜘蛛,鹦鹉,
苍鹰;还有些极像海草,仙人掌,花朵.其中有一只猴子的形象足足比一个
*** 场还大,它的一个巴掌就有12米宽,看起来活灵活现,风趣盎然.另有
一只大鹏的翼长约50米,鸟身长达300米,远远望去,恰似扶摇直上于飓风
中,轻盈飞舞,又如海中的巨大漩涡,飞流而上,缓缓升腾.还有一幅章鱼
的图案,腹下 *** 着一把锋利的 *** ,甚至可以想象出章鱼悲痛欲绝的情状……
荒原图案的大部分图形是单线勾勒的,线条从不交叉,人们可以把任何
一处作为起点,沿着线走去,决不会碰上重叠
的路途.这些栩栩如生的图像,极为精确地每隔一定距离就重复出现,
巨大的动物图案都是一再出现的全等图形,同类图案都完全一模一样,丝毫
不差,俨然是用同一模具制造出来的同一图案.由于图案的面积太大,线条
又简洁,因此人们在地面上很难一时看出图上是些什么东西,只有从空中向
下俯瞰或者航空摄影,才能清晰地分辨出它们是镶刻在荒原上的一幅幅巨
纳斯卡荒原的地画是在黑褐色的地表石头上,向下刻凿10厘米,然后露
出黄白色的沙土形成浅浅的沟槽,以组成图形,颇似单线勾勒的白描画.地
画之所以历经沧桑而没有被风沙销蚀掉,是由于在地画图形上,置放了起阻
碍剧烈温差与风蚀作用的小石块.关于地图 *** 的时间,根据对一幅画面上
直线的一端尚残留的木桩应用碳14进行测定,为公元前后到公元600年,因
此,推测地画可能是在那个时期 *** 的.
后来,一位研究者在早晨登上附近的山岗进行观察,又发现了意想不到
的景观:当晨曦微露时,在朝晖的映衬下,荒原更为壮观绮丽,分外妖娆.
原来只有从天空向下俯瞰才能观赏到的荒原美景,此刻却清晰地呈现在眼
前,图案中的飞禽走兽仿佛一下子活跃起来,或凌空翱翔,或疾速驰骋,或
游戈海底.但是当太阳逐渐升高,图案又杳然消失,归于寂静.
为什么这些地画平时在平地上看不清,只在早晨的一定时刻才显现呢
研究人员经过实地考察证实,每段图案的"沟槽"的深浅和宽度都是根据旭
日斜射率精确计算出来的.由此可见,荒原图案的 *** 者,不仅是卓越的艺
术家,而且也是深谙光学的自然科学家.他们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精
确地计算了朝阳斜射的光线人射角度,在此基础上确定图案的每根线条
的深度,宽度相互间的距离.这样,待这些先决条件一应俱备时,只要朝阳
升到一定高度,那光怪陆离的图案便沐浴在其中,构成一幅云蒸霞蔚,气象
纳斯卡荒原图案之谜,轰动了全世界,很多人喻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有些人甚至认为,与世界七大奇迹相比,纳斯卡荒原神秘图案之谜更要扑朔
*** ,那么它到底奇在哪里呢这些图案是什么时候如何创制出来的这些
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学者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但
都困惑不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仍是一个尚未完全揭开的人类文化
国外有些人曾提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看法,他们大胆地把神秘图案与所谓
"外星人"——天外来客联系起来,认为纳斯卡荒原在那极遥远的古代曾经
是"外星人"设在地球上的一个"宇宙航空港".他们指出,那些平行四边
形是指引"外星人"飞船着陆的标志或"跑道".他们还认为荒原图案中的
一些不知其名的巨型动物,不但是现今地球上没有的,而且也是远古地球上
所未曾有过的.这些是外星球上特有的东西,图案是"外星人"在纳斯卡留
驻时创制的作品,用它们来作为向其他"天外来客"传递信息的一种标志.
持这种看法的人,提出反问作为自己的理由:这些神秘图案的边沿,有许多
是用明亮的石块砌成的,高0.3~l米,这些石头在当地及其附近是根本无法
找到的.而纳斯卡荒原上那些我们不认识,其构成图案叫不出名称来的动,
植物形象,正是外星球上的生物.如果不是"外星人",又有谁能创造出这
有研究资料表明,从1948年以来,飞碟频繁地光临南美洲.在10000
多起飞碟事件中,秘鲁就占70%以上.有研究人员说,秘鲁境内有4个飞碟
起落基地,其中纳斯卡荒原是其当之无愧的大本营.经过测试,纳斯卡荒原
表面无论用风钻钻,或用 *** 炸,都丝毫不能损害它.它的平面倾斜角与火
箭发射台的倾斜角相同.纳斯卡荒原所处的地理位置正好是世界上磁场强度
最弱的地方之一.这种情况适于宇宙来的飞行物较省力地降落和起飞.显而
易见,要确定这么一处合适的降落点,不对重力和磁偏角进行精密计算就根
既然古代埃及人能建造起巍峨壮美的金字塔,那么为什么古代秘鲁人就
创制不出这些神奇的图案来呢很多学者对所谓的外星人——天外来客的说
法,持怀疑甚至完全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上述说法是毫无科学根据的主观
一些学者经过多年辛勤研究和探索,认为纳斯卡荒原图案很可能是古代
纳斯卡人创制的.古纳斯卡人是古代南美印第安人中的一个部落,于公元前
4世纪至公元6世纪期间,生活在秘鲁南部沿海地区,曾经创造出高度的文
明.古纳斯卡文化以陶器的花纹多彩,图案的新颖别致而遐迩闻名.据考证,
古纳斯卡人是用螺旋粘贴技术制成釉陶器的,常见的器形是敞口碗和提梁
壶,以色彩艳丽和造型古朴拙雅为特征,在砖红或橙黄的底色上绘以红,黄,
褐,紫,白,灰,黑7色,并多以红为底色,以黑线条勾勒轮廓.彩陶的花
纹一般是带装饰图案风格的鸟兽,花草或 *** *** 的神怪.考古学家在纳斯卡
地区陆续发现了古印第安人烧制的大量陶瓷器皿的碎片,这些碎片上的图案
有些与荒原上巨画的图像十分近似.在距离荒原图案不远的地方,考古学家
的坟墓和建筑的遗迹.从纳斯卡墓葬 *** 土的毛,绵织物,除刺绣外,
还有花毯,花缎的遗迹和花绸等,色彩绚丽,有差别的色调多达190种.南
部沿海皮斯卡附近出土的木乃伊套服,被称作"世界纺织品的奇迹",这些
纺织物不仅做工精良,而且尺幅之内,图案变化千差万别,集中表现了古代
据目前所知,在人类文明史上,一种文明出现在自然条件很差的地区的
例证还不多见.埃及,中国,印度,美索不达米亚这些著名古代文明,大都
是在比较 *** 的地区或大河河谷地区,另外还有一些地区,如 *** ,爪哇,
也是在热带雨林地区,那里人类定居时间较长,但文化发展持续的时间却不
太长.而纳斯卡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历经千余年,而且整个成熟和高峰时期都
在热带的茂密林区,这一特点令人注目.
伟大聪明的古纳斯卡人对于宇宙 *** 的变换兴趣盎然,他们花费了大量
时间,倾注了极大的心血来琢磨日月的升落,星辰的出没,以至于对太阳怀
有敬若神明的崇拜.尽管他们当时身处相当原始的境地中,无法摆脱对宇宙
神秘 *** 的认识,但是并不消极地去理解,沉缅于迷信之中,而是采取一种积
极的科学观点去分析对待各种各样奇特的现象,千方百计地寻找它的客观规
律.正是这种积极进取的哲学思想和宇宙观,才使古纳斯卡人在天文和历法
上为人类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古纳斯卡人正视天体观察中可预见的周期变化,对于季节不断进行的有
规律的运动以及它们对农作物种植不同时期的影响,通过深入实地的静观默
这些必然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交替.在把眼光集中在对神的意志的同时,
他们也毫不放弃作为人的勇于探索的精神,大力开拓自身的智慧潜力来解释
和掌握这些神秘现象,并成功地建立起非常复杂的思辨,用令人吃惊的准确
*** 测定天体的明显运动,捕捉到太阳,月亮,金星的运转规律.
大约在公元几百年,也就是在古纳斯卡文化鼎盛时期,古纳斯卡人已经
同时具有两种历法,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一种是典仪历法,在
这种历法中,古纳斯卡人把一年按260天计算,这260天又分成13组,每组
20天,这用来进行朝觐,祭祀,册封等各项国事活动.另一种是民用历法,
每年分为365天,包括18组,每组20天,另外5天一般被看作是不吉利的
日于.它们当中每一天都按一定次序,通过循环的方式置换.这两种历法,
每经过52年,便重新回归到同一起点上,然后再周而复始地循环下去.另外,
他们还测出金星的整个变化过程需要584天,印第安人通过天文观测很早就
发现,每经过两次52年的周期,正好与金星的65会合周吻合.根据这种初
步观测,并使用这几种星体的运动交会法,即可分析月相,月食.聪明绝伦
的古纳斯卡人按照这一独特的 *** ,准确进行了天文历法的运算和制定.在
南美只有古纳斯卡人能够进行这种精妙的工作,每481年的误差只有0.08
天,每6000年才有一天的误差,而他们推算出的天文数字高得令人难以置
为什么只有古纳斯卡人才能取得这些杰出的成就呢
根据考古学家研究,他们发现古纳斯卡人居住的地方都有一种叫响尾蛇
的动物,而在南美洲的其他没有响尾蛇的地方,文化上都无惊人的成就.这
论,其实不然,这里还要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响尾蛇作为古纳斯卡
人心中的 *** 形象是极其神圣的,他们对响尾蛇身上的花纹进行了深入而多
层次的研究.古纳斯卡人发现,响尾蛇身上的花纹都是有规律的方形,我们
不妨把它称为"蛇方".古纳斯卡人的文化就是从对这一"蛇方"的研究而
发展起来的,成为世界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现象.
既然响尾蛇是古纳斯卡人心目中的神,那么响尾蛇对他们就具有神的启
发.古纳斯卡人根据响尾蛇身上的"蛇方",悟出了自然界的方形原理,并
根据这来确定四个方向.如果说希腊数学 *** 毕达哥拉斯是通过论证说明了
这一原理,那么古纳斯卡人则是通过对响尾蛇的观察悟出了这一原理.生活
在大自然中的人的才智是多方面的,与动植物休戚与共的古纳斯卡人从观察
到的自然现象生发研究,发展成理 *** 认识,这是极其正常的.
在目前仍然盛行用人去衡量一切事物,观念的情况下,研究者们提出古
纳斯卡人用蛇去衡量,分析一切,并一度创造出一个高度的文明,确实反映
了科研人员的客观求证,值得人们思考.
有 *** 胆地将纳斯卡文明与纳斯卡荒原图案有机地联系起来.为了探究
这个问题,女科学家玛丽亚莱曼对荒原图案进行了详细的勘探,在秘鲁国
家地理学会的支持下,她用了整整35年的时间绘制了一幅标注了几百条"跑
道"和图形的地图,当地图制成时,她已经是72岁的高龄了.她认为,古纳
斯卡人在 *** 图案之前,首先在一块 *** 面上设计一个小图形作为草图,边
长大约为1米左右,然后再把它们逐一放大到几十米,几百米甚至几公里,
底层淡 *** 的砂砾而形成图案.玛丽亚莱曼认为,古纳斯卡人当时所
用的长度单位大约相当于322毫米,即比1英尺(约0.31米)稍长一点.至
于某些近似圆形的部分(例如动物的头部),她根据研究的数据大胆推断,
古纳斯卡人很可能是将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一根木桩上,然后利用另一端当作
圆规的一脚来画出,扒开地表,露出下面沙质的土层,再把石块按设计好的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巨画的一些曲线的几何中心,真正发现了木桩或
木桩打下洞眼的痕迹.为了证明玛丽亚莱曼女士论断是准确可靠的,美国
肯塔基大学的乔尼克尔教授率领一群热心研究荒原图案的工作者,于1982
年8月6日在美国肯塔基的一块未开垦的荒地上进行了一次绘测神鹰图形的
实验.他们采用按"印第安尺"分段的绳子,每段绳子涂上标记,每3.1米
打上一个结,每条绳子长30.5米,再用一些木桩及两块木板做"T"字尺,
用石灰画出一只巨大的神鹰图形,然后从300米的空中拍摄照片,其结果与
秘鲁纳斯卡荒原图案中的神鹰简直如出一辙,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乔尼
克尔教授力图通过自己的实验来证明:在当时的科技水平和简陋的器材条件
下,古纳斯卡人采用十分简单的 *** ,完全有可能创制出这些巨大图案.但
一些学者对玛丽亚莱曼女士的论断和乔尼克尔教授的假定表示异议,他
们认为,采用玛丽亚莱曼女士的和乔尼克尔教授的那种简单 *** 不可能
创制出荒原图案中那些硕大无比,雄伟磅礴的巨画,并且无法解答巨画中的
一些神秘之谜,例如难以 *** 解释那些"沟槽"的延伸路线为什么那样奇怪
莫测,而且到后来就突然终止了……
对此,历史学家的看法更加不一致.多年来,他们各持己见,争论不休.
有些学者如何尔克索克博士等,认为荒原图案是古纳斯卡人一个巨大的天
文图,或者是有某种特殊用途的年历.其中有些"道路"(或者说是线条),
是指向至日(冬至或夏至),太阳和月亮升起或落下的位置.古纳斯卡人根
据太阳升起和落下时照射在哪条沟道线上的角度来确定一年之中的四季和一
天之中的时辰,有些图案可能是表示季节和时辰的特殊符号;有些学者认为,
荒原图案可能是有实用价值的古地图,图中隐藏着打开秘密宝库的钥匙,一
些巨画表明宝藏的所在,但一般人无法知道它的真正奥秘;有些学者认为,
荒原图案可能是古纳斯卡人举行盛大规模体育比赛的场所,他们把某种动物
或植物视为自己氏族的亲族,所以他们对祖先的崇拜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
"图腾崇拜"."图腾"是印第安语,意思是"他的亲族".图腾被分为各
个氏族的图腾,由于当时生活在纳斯卡地区的氏族很多.所以,在荒原上制
英国历史学家汉斯鲍奇在其专著《秘鲁的黄金和上帝》一书中认为,
古纳斯卡人相信灵魂不死的观念,荒原图案是他们为了表达对死后天国的想
象和憧憬而创作的.历史学家艾伦萨耶对荒原图案的命意作了猜测:"我
们搞不清它们的定义,也不敢说它们一定有什么命意……也许是某种带有宗
教意识的类似迷宫的东西.如果说它们有什么意义的话,可能是纳斯卡人沿
着这条线走时,认为自己是在汲取这种图案所 *** 的某种本质吧!"
为了不让游人把这些图案踩坏,秘鲁 *** 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专门设
立了了望台,供人们远看.这些图案只有在
太阳初升时,趁着光线照射的一定角度和石块的反射作用,才能看清楚.
更好的 *** 是从空中向下看,现在秘鲁在那里设有特别航空旅行观赏班机,
由于图案非常之大,只有在一定的高度,眼前才会出现气象万千,光怪陆离
三、阿波罗神庙在什么地方
1、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希腊的巴赛,英文:Temple of Apollo Epic *** ius at Bassae。
2、这座人类为纪念太阳神和拯救人类的神---阿波罗而建成的圣所---阿波罗·埃皮鸠里(埃皮鸠里的意思是拯救人类的神)神庙,修建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坐落于荒无人烟的阿卡迪亚群峰之间。这里有人类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久远的科林斯式柱头。整座纪念 *** 建筑物用大胆的建筑结构将古老的早期希腊建筑风格和明朗的陶立克风格结合在一起。
3、巴赛的阿波罗·伊壁鸠鲁神庙这个已被列入1986年《世界遗产名录》的这座气势恢宏的古希腊神庙的 *** ,坐落在伯罗奔尼撒一处雄伟而偏僻的地方。
4、我之一次看到阿卡迪亚州巴赛的阿波罗·伊壁鸠鲁(助人者)神庙是在1970年代末。当时它还没有盖上防水帐篷,那是今天在修复工程进行期间才遮起来的。
5、在从安德里策纳到巴赛攀援而上的公路拐弯处,它的圆柱便开始映入眼帘,偏僻的空场上,出现了一根根细长的影子。从其轮廓意在抓住 *** 与空间相互间的本质关系上看,它们似乎命定要占有这片雄踞于四邻之上的高地的。
6、不过,西西里的塞杰斯塔神庙不也给人以同样的思想启迪吗?每当我看到德尔斐 *** 在卡斯特里岩礁后面露将出来时,我不也产生同样的感觉吗?夏天,当我坐在埃皮达鲁斯的剧场阶梯式座位上,观赏落日,等待演出开始时,不也总是得出同样的结论吗?在这些景观呈现出令数学和几何学均为之叹服的面貌之前,古希腊人都曾对其周围地区的全貌作过仔细的观察。
7、但在选择这一荒无人烟的偏僻地带建造阿波罗·伊壁鸠鲁神庙时,他们面对的是一种独特的挑战。那是与座落在陡峭的悬崖边上或隐匿于偏远地带,似乎要听凭地形地貌把它们吞没的那些拜占廷式隐修院完全不同的挑战。
8、这座神庙的建筑师--不管是不是普遍认为的帕台农神庙的建筑师伊克蒂诺,抑或别的什么 *** 罢--并不相信这类谦卑。他无需去完成与他的神祗,光明与观察之神的对话。
9、在我攀援顶峰的路上,在建筑师的砾石堆--时间和自然力留下一堆 *** --中间,我看到了周围的景色。我可以看到远处的泰耶图斯主峰及其后面的伊索穆斯山巨大的卵形山体,然后则是一片 *** 的伊奥尼亚海,以及更远处的阿卡迪亚群峰。经由某种光的奇迹,眼前这种广袤的景色竟可一览无遗。
10、对于了解并热爱伯罗奔尼撒崎岖不平的地形地貌的人们来说,这种印象是司空见惯的。假如你站着不动,观察它的全景,那么,地平线尽管从不丧失其纵深,却也永远近在咫尺。但若站在这一古老神庙的坑坑洼洼的地面上,透过它那些似乎已把落日余辉融进其血肉之躯的圆柱,这一景观也就最终获得了解释。看来,这一神庙已被设计成了一个圆形而完美的世界的实质上的中心。
11、帕特农神庙用的是产于彭特利库斯山的白色大理石,因而显得玲珑剔透,光彩照人,阿波罗·伊壁鸠鲁神庙则不同,是用灰色阿卡迪亚石灰岩建筑起来的,因而使你的观察力更加敏锐,使你的好奇心更趋强烈。
12、它的建筑给人以灵感,使你用一种新的方式去观看这里的山水风光。从建在海拔1,100米高处的这一神庙往四外看去,峰峦、大海,以及在阿尔卡迪耀眼的灰绿色基调上斑斑驳驳的暗绿色块,所有这一切才刚不久还似乎是那样地令人漠然的一个世界,就像一部没头没尾的小说,片刻之间即成了一本打开的书,终于能让人识透它的真面目了。
13、法国哲学家阿兰曾称古建筑为"在每个人的视点与人人共有而人人眼里又各各不一的这独一无二的世界之间取得和谐一致的片刻。"
14、然而,如若不了解它们的历史,不了解堆积在其无言的屏障后面的如许故事,那么,即使我们在一片波涛起伏的景色中发现了远古的 *** ,它们也不过是些的完美物体而已。这也就是我之所以总是宁可去考古遗址而不去博物馆的原因。处身在它们那未加修饰的混乱无序中,处身在它们的自然状态中,古老的石块散发出人类活动的气息,只要仔细瞧一瞧它们,就能让我们想起那些远古的岁月,想到它们都是过去时代的遗迹。
15、在 *** 察阿波罗·伊壁鸠鲁神庙,了解伊克蒂诺的时代,我发现自己在想象帕台农神庙的这位被放逐的建筑师是如何走遍了阿卡迪亚这条条山路的,须知阿卡迪亚当时远离历史上的那几条大道,还处在传说狼人故事并由当地的山羊腿神潘主宰一切的时代。
16、伊克蒂诺为什么要离开雅典城?或许是他也担心遭到如他病中的同仁菲迪亚斯同样的命运?须知对敢于出头露面者好持怀疑态度的雅典民众曾指控菲迪亚斯 *** 帕台农神庙雅典娜圣像上的黄金,然后将之投入监狱,致使后者死于狱中。或许他不过只是需要工作?或许是因为他眼看着伯罗奔尼撒战争旷日持久地拖延着,国家正在把钱财耗费在建造越来越多的舰只上,因而决定离开雅典,去阿卡迪亚谋生?
17、无论实际情况如何,已知公元前420年,大约也就是在这座神庙建造时,阿卡迪亚曾爆发过一场瘟疫。
18、为逃避染上瘟疫的危险,斐加利亚附近一座城市的居民遂来寻求阿波罗的庇护。阿波罗这位来自北方的神,从潘那儿学会了占卜与预言艺术,并通过由皮提亚女祭司向德尔斐宣讲神谕的方式规定希腊世界的命运。跟其他希腊诸神一样。他也有许多功能,尽管有些功能是自相矛盾的。他的主要角色之一就是保护医生,也正是为了对他作为救死扶伤者的高贵品质表示感谢,斐加利亚人才管他叫"助人者"阿波罗的。为了感谢他把他们从瘟疫中解救出来,他们在巴赛为他建造了一处圣所。
19、公元2世纪时,希腊旅行家暨历史学家保萨尼阿斯曾作过如下记载:"斐加利亚城周围全是山……科蒂利翁山离城大约7公里,那儿有一处地方叫巴赛,有座阿波罗。伊壁鸠鲁神庙。"(《阿卡迪亚》XLI,7)保萨尼阿斯指出,这所神庙比伯罗奔尼撒地区的所有其他神庙都更和谐,更美丽,便可惜对之只写了三言两语。稍后,他承认道,他的斐加利亚之行,目的在于去得墨忒耳圣所朝觐。
20、我很纳闷,保萨尼阿斯是否确曾长途跋涉去过巴赛那么远的地方。若是,他就不会略费些笔墨去描述一下三角墙及神庙内殿雕带上那些反映希腊人与亚马孙人搏斗和半人半马族人与拉庇泰族人搏斗情景的浅浮雕吗?他就不会由于该建筑物罕见的朝向而大吃一惊吗?须知它的朝向打破了古希腊神庙建筑的一条基本准则,那就是神庙入口应在东边,神像应在建筑物尽头即西边,面对着入口。
21、这座神庙由于是建在一片山谷(巴赛地名或巴赛的古义为"小山谷")的狭窄的台地上,因而成了南北走向。这一罕见的朝向是地势造就的,正应验了古希腊人的那句民谚:规矩不得破环,除非迫于无奈。
22、神庙完工时,斐加利亚人及其建筑师曾面临如何安置阿波罗圣像的难题。他们选择这块高地,为的是使神明得以 *** 周围地区,但他们不能让神明面向遥远而幽暗地方,那是他来的方向。看来,似乎这也就是他们选择最为经济的解决办法的原因:神像堂而皇之 *** 放在神庙尽头,但却面对东墙,并在墙上开个洞口,以使神明能看到日出,并且,我猜想,也给来访者提供一个美好的希腊侧影。
23、我担心,阿波罗被安放在这一罕见的地方这么多世纪,很可能会感到受了轻慢。当然,这些故事,这些逾矩越规,也透露出那种 *** 仪规尚未用书面形式记录在案,除去伟大的艺术工程,身后尚留下了芳香的无序,从面证实了如下印象并非虚妄: *** 仪式是按照人生的尺度量体裁衣判定出来的,而不是采用普洛克路斯忒斯的方式,削足适履的。
24、今天,遮盖在白色帐篷下面的阿波罗·伊壁鸠鲁神庙看起来就像是躺在手术室里的一具硕大无朋的断肢残体,正在接受紧急治疗。它遍体鳞伤,为了挽救一条业已延续了如许世纪的生命,可能得耗费几十年时间的精心护理。
25、外层的多立斯圆柱有许多已歪斜,处于危险状态。在神庙内殿,在饱受时间、风雪和 *** 摧残的地面上,是组成扶壁的爱奥尼亚式附墙圆柱。最后那两根柱子簇拥着唯一的一根科林斯圆柱--或许是同类样品中最为久远的一根了--神像先前就被安放在这根圆柱边。
26、这座孤零零的神庙一直处在墨墨无闻之中,直到1765年被法国建筑师若阿香·博歇发现,1812年,业余艺术爱好者协会,一个由来自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古文物爱好者组成的团体,拜访了这一遗址。来访者画下了多立斯柱式雕带上的三槽板间平面浅岸雕,以及近在手边的若干便于运输的物件,包括阿波罗木雕像的大理石都分,两年后,根据未来国王乔治四世的谕示,又将它们运走。嗣后,他们的劫来品被送进了不列颠博物馆,安放在帕台农神庙的雕带旁边。所幸者,神庙圆柱的基础十分牢固,再者也太笨重,运送浅浮雕去基帕里西亚港口的骡马对付不了。
27、这些圆柱是实实在在的栋梁,它们留在原地,在眼瞧着它们问世的如画风景的流光溢彩中,至今仍顽强地抵抗着时间的流逝。
关于阿耳山在什么地方和阿尔山有必要去 *** 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