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艾灸治咳嗽灸哪些地方这个问题,咳嗽一艾灸就见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艾灸治疗咳嗽的穴位和具体 ***
1.大椎穴:位于后背,低头时找到脖子后面正中的骨 *** 突起,即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的骨间隙取大椎穴。
2.肺俞穴: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 *** 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数三个这样的突起,到第三胸椎棘突,旁开两指处即为肺俞穴。
3.膻中穴:在 *** ,前正 *** 上,平第四肋间隙,两 *** 连线中点,即为膻中穴。
4.天突穴:颈部当前正 *** 上,胸骨上窝正中,即为天突穴。
5.天门穴: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 *** 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数二个这样的突起,到第二胸椎棘突,旁开两指处即为天门穴。
6.身柱穴: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 *** 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数三个这样的突起,到第三胸椎棘突,棘突下凹陷处为身柱穴。
7.膏肓穴: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 *** 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数四个这样的突起,即第四胸椎棘突,旁开四横指处为膏肓穴。
8.脾俞穴:沿肩胛骨下缘向脊柱作一直线,这个是第七胸椎棘突下,向下数4个突起,再想两侧旁开两指处。
9.肾俞穴:取俯卧位,两腰骨高点平第四腰椎,向上数两个腰椎,向两侧旁开两指即是肾俞穴。
10.丰隆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与外侧踝尖连线的重点,筋骨前嵴外二横指处为丰隆穴。
11.定喘穴: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 *** 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旁开0.5寸处即为定喘穴。
12.肺俞穴: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 *** 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数三个这样的突起,到第三胸椎棘突,旁开两指处即为肺俞穴。
主要症状:咳声重浊,气急,喉咙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灸大椎,风门穴。用艾条温和灸的 *** ,每穴灸10-15分钟,5-10次为一个疗程;用隔姜灸的 *** ,每穴灸5-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隔蒜灸的 *** ,每灸3-4壮后换一次蒜片,以施灸处出现湿润红热现象,患者有舒适感为宜,每穴5-7壮,每日或隔日一次,急 *** ,重症每日两次,7-10次为一个疗程;根据所选穴位进行无瘢痕灸,用少许蒜汁或油脂先涂抹待灸穴位皮肤表面,置麦粒大的艾炷于穴位上,每穴3-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个疗程。
主要症状: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粘稠,喉燥咽痛,常伴随恶风身热,头痛,鼻流黄体,口渴等表热症,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取列缺穴,合谷穴,肺俞穴,大椎穴施灸。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 *** ,每次灸5-10分钟。或者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肤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要症状: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咳痰不爽,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感,常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艾灸取穴:患者俯卧位取定喘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施灸。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 *** ,每次灸5-10分钟。或者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肤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疏风润燥,宣肺止咳。
主要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尤其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多,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胸闷气憋, *** 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取大椎,风门穴,取仰卧位,取膻中,天突,丰隆穴施灸。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 *** ,每次灸10-20分钟,5-10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肤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采用隔蒜灸的 *** ,每灸3-4壮后换一次蒜片,以施灸处出现湿润红热现象,患者有舒适感为宜,每穴5-7壮,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急 *** ,重症每日两次,7-10次为一个疗程。
主要症状:咳嗽气息急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粘稠或为黄痰,咳吐不爽,或痰有热腥味,或咳 *** 痰,胸肋胀满,或咳引胸疼,面赤,伴随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滑数等症。
艾灸取穴:患者仰卧屈膝,取太渊,三阴交,俯卧取肺俞穴,丰隆穴,阴陵泉穴。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 *** ,每穴灸5-10分钟,5-10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肤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主要症状: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痰如絮状,咳引胸肋胀痛,咽干口苦,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尖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艾灸取穴:患者仰卧屈膝取尺泽,三阴交,行间,俯卧位取肺俞穴。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 *** ,每穴灸5-10分钟,5-10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
二、咳嗽有痰艾灸哪里效果更好
咳嗽有痰,通常属于痰湿或寒痰才可以使用艾灸治疗,可以艾灸以下几个部位:
1、单纯寒痰、痰饮:可以艾灸大椎、肺俞等部位更好,都可以帮助肺气运行,肺的阳气运行好,寒痰容易排出,如果属于风寒表邪,同时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还可以艾灸肺俞、大抒、风门、大椎、风池,都可以帮助肺脏解表散寒和发散寒痰的作用;
2、脾虚生痰:如果出现肺脾气虚,除了身上怕冷,可能经常吐出稀白痰,这时艾灸可能同时需要兼顾脾胃,可以隔姜灸上脘、中脘、下脘等部位,对于运化脾胃阳气都有好处,可以帮助化散寒痰。脾胃阳气虚容易生痰,通常属于寒痰,进行隔姜灸时,需要使用热 *** 的方式进行治疗,因此艾灸上述部位比较好。如果进行艾灸,需要注意房间通风,因为艾灸的烟气和气味对肺、呼吸道,具有一定 *** 。
三、咳嗽艾灸哪个穴位
咳嗽艾灸一般选用以下的穴位:之一、灸大椎穴,取穴的 *** 是在颈部的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也是颈部的更高点下的凹陷处。取穴的时候,颈部稍微前倾,然后在颈部与背部交界处附近找,突出的地方就是第七颈椎,下方凹陷处就是大椎穴。第二、灸膻中穴。膻中穴在 *** 的正 *** 上,两 *** 连线与胸骨 *** 的交点。第三、灸膏肓穴。膏肓穴是位于背部,距离第四胸椎约四指宽的第四、五肋之间,左右各有一个。
四、咳嗽熏艾灸哪个部位
1、咳嗽熏艾灸哪个部位并不能够一概而论,要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和舌脉进行辨证应用艾灸治疗。如果是风寒犯肺型,一般选用大椎、风门、风池、肺俞、列缺进行艾灸熏。如果是风热犯肺,一般选用大椎、风池、曲池、肺俞、列缺、合谷用艾灸进行熏制。如果是燥邪伤肺型,一般选用肺俞、合谷、照海、太溪、列缺穴进行艾灸熏治。
2、如果是痰湿蕴肺型,一般选用肺俞、脾俞、胃俞、丰隆、足三里、中脘、列缺进行艾条熏治。如果是痰热蕴肺型,一般选用肺俞、膻中、太渊、曲池、天突、足三里进行艾灸熏治。如果是肝火犯肺型,一般选用列缺、鱼际、尺泽、内关、阳陵泉、行间进行艾灸熏治。如果是肺阴亏耗型,一般选用肺俞、中府、太渊、鱼际、太冲、三阴交进行艾灸熏治。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