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班姓最多的地方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见过班姓最惊艳的名字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班姓最多的地方和见过班姓最惊艳的名字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姓班的在哪儿个地区有啊,那的最多
班氏人口总数在中国 *** 和 *** 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三十五位门阀。班姓人口最多的还是在北方地区:陕西省兴平县、咸阳市一带地区,河南夏邑其次南方还有:湖南湖北班(Bān)姓源出有二: 1、出自芈姓。是春秋时期若敖的后代。若敖的儿子名叫斗伯比,斗伯 *** 儿子名叫令尹子文。相传令尹子文是吃虎乳长大的,因虎身有斑纹,后代就用“斑”为姓氏。“班”和“斑”通用,后改成“班”。 2、据《风俗通》记载:班姓为楚令尹阙班的后代。得姓始祖斗班。班氏是源自春秋时代的楚国。按《风俗通》记载,班氏的始祖斗班,是楚国的公族。推算起来是上古颛顼高阳氏的后裔。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记载所说,他是吃虎乳长大的,而喂他的老虎身上有班纹,所以他才以斗班为名,也使他的后人“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班。古代的“斑”和“班”通用。古代的楚国,在今湖北、湖南一带。望族居扶风郡(今陕西省咸阳县东)。班氏后人奉斗班为班姓的得姓始祖。
二、百家姓中有姓班的吗
班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三十五位。极盛于两汉魏晋,名门望族,人才辈出,灿若星河。
班姓部分出自芈姓。部分是春秋时期楚国若敖的后代。若敖的儿子名叫斗伯比,斗伯 *** 儿子名叫令尹子文。
秦国灭楚国后,若敖后裔迁居晋地和代地(今天山西全部、陕西东南、河南北部、河北中西部等),因为班姓,相传令尹子文是吃虎乳长大的,因为虎的身上有斑纹,他的后代于是就用“斑”作为他们的姓氏。因为“班”和“斑”通用,后来就改成“班”了。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耏班,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史籍《左传·文公十一年》中记载:“宋公于是以门赏耏班,使食其征,谓之耏门。”
周顷王姬壬臣四年(宋昭公子杵臼五年,公元前615年),宋昭公将城门的税收赏赐给大夫耏班,后世遂用“耏门”来作为食税、征税之典实。在耏班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者,称班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
今瑶族、壮族、蒙古族、土家族、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班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字姓班氏,世代相传至今。
三、姓班的是哪里的人
1、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若敖的后代斗班,属于以班姓传说为氏。若敖的儿子名叫斗伯比,斗伯 *** 儿子名叫令尹子文。令尹子文,是春秋时期楚国名相,他为楚国的强大和北上争霸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令尹,是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令尹子文姓斗,名豰於菟(gōu wú tù),字子文。他是楚国贵族若敖氏斗伯比和表妹邙子之女 *** 所生,生下后弃在云梦泽北(今湖北天门),被母虎抚养,当时楚国称老虎为“於菟”,把喂乳叫“豰”,因此豰於菟的意思就是“虎乳育的”。当时,楚国的附庸国祁国国君祁子出猎时见到豰於菟被老虎喂养,觉得很惊奇,遂抱回鞠养。豰於菟当上楚国令尹,改名令尹子文。为了楚国的强大,令尹子文主动地献出自家的私财来缓解国家的财政困难,而不惜自己“有饥色,妻子冻馁”,他在 *** 上侵削诸大夫的封邑,交还给楚成王芈頵(熊恽),以壮大楚国王室的财富和力量,强化楚成王的王权。这就是子文“毁家纾难”的故事。据史籍《左传》中记载,子文于周惠王姬阆十四年(楚成王九年,公元前663年)开始做令尹,到(楚成王三十六年,公元前636年)让位给子玉,在这二 *** 中,他曾数次被罢免而又被重新任命为令尹。由于令尹子文小时候是吃虎乳长大的,因虎身有斑纹,后代就用“斑”为姓氏。古代,“班”和“斑”两字通用,其后裔子孙后有改称班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2、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耏班,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史籍《左传·文公十一年》中记载:“宋公于是以门赏耏班,使食其征,谓之耏门。”周顷王姬壬臣四年(宋昭公子杵臼五年,公元前615年),宋昭公将城门的税收赏赐给大夫耏班,后世遂用“耏门”来作为食税、征税之典实。在耏班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者,称班氏,世代相传至今。
3、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令尹阙班,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风俗通》的记载:“班姓为楚令尹阙班(斗班)的后代。得姓始祖斗班。”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令尹叫阙班。一鸣惊人的楚庄王芈旅(熊侣)执政时期,楚国有个大夫叫斗越椒,字伯梦,是子良之子,令尹子文之侄,更是楚国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曾指挥楚军击败过郑国。斗越椒常埋怨楚庄王不升自己的官职,因此心怀不满,谋欲作鲁班祠反。于是,他乘楚庄王率大军于周定王姬瑜二年(楚庄王九年,公元前605年)出征陆浑戎时,找到族弟斗班商议谋反。斗班不从,反对道:“夫我斗氏,世受楚国爵禄,此乃乔木老臣,焉可背反哉?”斗越椒见斗班不从,恐其泄露己谋,即拔剑来斩之。斗班当场大叫:“伯梦欲谋反耶?吾恐斗氏之 *** 绝祀矣!”言未讫,头已落地。斗越椒杀了斗班之后,率若敖氏之族杀了司马蒍贾,遂居烝野,之后率本部将卒埋伏在皋浒(今湖北襄樊西部),准备待楚庄王班师回国之时突袭杀之。到了农历7月,楚军得胜归至皋浒,斗越椒横枪勒马,振甲披袍突然杀出,截住王驾。楚庄王认得是越椒,不知其由,乃 *** :“伯梦欲何为耶?”斗越椒大骂:“无道昏君!我欲诛汝守国。”楚军大将潘尪从楚庄王身旁抢出,来斩斗越椒,斗越椒更不恋战,抽一劲箭,直望楚庄王车幔射之,楚庄王躲过,其箭贯于车盖。越椒又抽一矢,望楚庄王心 *** 之,楚庄王又躲其箭,直透重铠。随后,大将孙叔敖以王旗麾进诸军,神箭手养由基则拍马来取斗越椒,二马战上十合,一旁的潘尪夹攻,斗越椒措手不及,被由基斩于马下。楚庄王下令不要降卒,尽斩于皋浒。其后,楚庄王大屠若敖氏家族,只有斗班、斗克黄二家族不但不杀,还予以赏赐。在斗班的后裔子孙中,与令尹子文的后裔子孙一样,皆以先祖名字中的“班”为姓氏,称班氏,后有改为半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4、源于班姓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巧匠公输班,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公输班,公元前507~前444年 *** ,曹姓,公孙氏,出生于鲁国的附庸国小邾国,为没落贵族后裔,世人因称其为鲁班。公输班中国古代更优秀的土木建筑工匠、著名的发明家,长期以来受到人民的尊敬,被尊奉为“匠师之祖”。作为杰出的神工巧匠,也成为人们歌颂创造、发明的神话人物。在公输班的后裔子孙和 *** 中,多有以先祖名字位姓氏者,称班氏,世代相传至今。
5、源于 *** ,出自明朝明朝时期古里国 *** 舍班,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舍班,古里国 *** ,后随 *** 经商至中国,入附明朝,被授予南京锦衣卫镇抚使。古里国,即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第三大城市科泽科德(马拉雅拉姆语为Kozhikode),又称卡利卡特(英文为Calicut),在中国古籍中称为古里国,是昔日的马拉巴尔地区的一部分。科泽科德以为公元1406年明朝的郑和、公元1498年葡萄牙的 *** 科·达·伽马这两位东西方航海家的共同 *** 的地点和共同去世的地点而著名。特别有意思的是,英文单词“calico”(印花布、花斑动物、妙龄女 *** )就来源于这个城市的名称。古里国出现于公元十三世纪。 *** 语中的名字为Kalikut。在宋朝典籍中被称为南毗国(婆罗门姓Namb *** i),元朝古籍中称为“古里佛”,明朝古籍称为“古里”。伊本·白图泰游纪中称为为Kalicut(卡里卡特)。古里国还被称为公鸡堡垒(Cock Fort)。古里国有着古老的历史。在桑伽姆(Sangam)时期(公元前三~公元三世纪),古里国就是以泰米尔语Kallikkottai作为名字的港口了。 *** 人和中国人在该地长期从事香料贸易,使得这座港口城市逐渐开始繁荣起来。古里国在后桑伽姆时期的历史没有被记载下来,那属于南部印度的黑暗时期。公元九世纪时,古里国成为第二朱罗王朝(Chera)的一部分。朱罗王国又称Peru *** ls王国。宋徽宗赵佶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这个王国 *** 为许多 *** 的地区,称为Nadus,其中包括Ernad和Polanad。古里国开始时是处于Polanad的 *** 者Porlarthris的管辖之下。公元十三世纪时,古里国是Polanad和Ernad的争夺的一个重要的城市。Ernad的总部在Nediyiruppu,它的 *** 者Udaiy *** ar想要得到一个出海口。经过四 *** 的争斗,Ernad赢得了胜利,在Velap *** am建立了 *** 。在Ernad占据了科泽科德后, *** 者Udaiy *** ar的势力得到了增强,他被人们称为Swami Nambiyathiri Thirumulpad,后来又改称Sam *** i或Samuthiri,欧洲人称他为“扎莫林”(Zamorin,来源于马拉雅拉姆语Samuthri Raja,意思是 *** 大海和山川的人)。被 *** 环绕的地带被称为Koyil(宫殿)和 Kodu(筑堡垒于)。据史定襄《班姓族谱》学家K.V.Krishnan Iyer的研究,就是今“科泽科德”名字的来源。古里国以其在马拉巴尔海岸上的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当时世界上重要的海上贸易中心。扎莫林将古里国辟为一个 *** 港,任何船只都可以在古里国停泊,补充淡水和食物。这一举措使古里国成为马拉巴尔海岸最富庶的国家。胡椒和生姜是当时古里国主要的出口货物。 *** 占据着这个国家的 *** 地位,通过给予马拉巴尔海岸的 *** 人特殊照顾,确保了古里国在海上贸易的优势地位。很久以来,古里国就以它迷人的特征和繁荣的景象吸引着游客。公元十四世纪时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多次访问古里国。直到今天,古里国曾经拥有的荣耀仍未退色。元朝时期航海家汪大渊曾访问过古里国,在所著《岛夷志略》一书有专篇纪述。从明朝洪武~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中国多次派遣使者访问古里国。根据随郑和下西洋的翻译官马欢所著《瀛涯胜览》记载,古里国人分五等: *** 、南毗、哲地、革令、木瓜;国人多数信 *** ,国王南毗人(Namb *** i),信释教,掌管国事的大头目信 *** 。古里国国王曾在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派遣使者去中国朝贡,贡献宝石、金腰带、珊瑚珠、胡椒、木香等;其中的金腰带是国王令匠人用五十两黄金抽细丝编成片,镶嵌多色宝石、珍珠造成的一条宝带。其时明朝与古里国两国关系十分密切。郑和率领商船队七次下西洋,首次下西洋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冬到达古里,在之后每次都会访问古里。郑和的船队带来去瓷器和丝绸,古里国国王派掌管国家事务的大头目带领二头目、算手、中介人和明朝官员面对面议价,平等交易,击掌定价,书写两份合约,各收一份,此后无论货物 *** 升降,双方都信守合同无悔。古里国以六成金币“法南”(fanam)或银币“答儿”(tar)支付货款。随后古里国的富商带来宝石、珍珠、珊瑚等货物来议价,为期一到三个月。郑和的船队还把古里国作为补充淡水和食物以及向西进入 *** 海和非洲海岸的基地。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郑和第二次下西洋到达古里国后,古里国国王接受了明成祖朱棣诏封古里王的敕书和诰命银印,各头目接受升赏品级冠服;郑和还在古里立石碑亭纪念:“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嗥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根据史料记载郑下西洋队伍中还有两名古里国人沙班和沙孝祖,二人都是原南京锦衣卫副千户。明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农历4月,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途中,就在古里国去世。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 *** 教传教士Godiho de Eredia曾看见郑和在古里所立的石碑,并予以记载。古里国的 *** 历史也是西方大国策划的诡谲和怀有敌意的阴谋故事。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5月, *** 科·达·伽马带领一个葡萄牙贸易 *** 团在卡里卡特北部十八公里处的Kappad *** 。卡里卡特当地的 *** 者和达·伽马谈判从 *** 过来的贸易路线时,起了剧烈的冲突。扎莫林派出了一支由八十艘战船和一千五百人组成的舰队。最后达·伽马让步,以一封模拟两可的海路权信件为协谈条件,并拒绝留下他船上的物品做为抵押。达·伽马在卡里卡特留下了几位葡萄牙水手,做为三班故里日后贸易的联络人,但是这些葡萄牙籍联络人后来都被 *** 了。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2月12日,达·伽马率领二十艘军舰再度从葡萄牙出发,准备用葡萄牙的军事力量来巩固新开的航线。当达·伽马抵达卡里卡特时,他的船队已扩编到二十九艘,很快 *** 了该地,并掠夺了大量的贵重商品。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达·伽马在印度已有“ *** 至上的问题调停者”的称呼,他派遣了更多军舰到东非和西印度,年底的12月24日达·伽马在当地过逝,被火化后埋在印度柯钦的圣法兰西斯教堂,直到明嘉靖 *** (公元1539年)才被运回葡萄牙,重葬在维第格拉(Vidiqueira)。明嘉靖七~十七年(公元1528~1538年),古里国的 *** 者在同葡萄牙人争夺香料贸易主导权的战争中连续两次战败,葡萄牙人在科泽科德修筑了堡垒。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葡萄牙人对香料贸易的独占权得到最后承认。和平只持续了一阵子,在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当地国王 *** 了葡萄牙人的堡垒。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葡萄牙人再次赢得了战争,重新获得了在科泽科德驻扎的权利。明万历二 *** (公元1600年)葡萄牙人和国王的 *** 一起 *** 了当地海军将领Kunjali的叛乱。公元十七世纪的初期,荷兰 *** 开始在科泽科德发展贸易,葡萄牙力量和影响开始退色。古里国联合荷兰人在清康熙二~三年(公元1663~16 *** 年)取得了对葡萄牙人的最后的胜利,从而摆脱了葡萄牙人的控制。清康熙三年(公元16 *** 年),英国人在科泽科德开设了一个商业据点,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法国 *** 开了一个。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印度迈索尔的 *** *** 者海德尔·阿里率领 *** 攻占并 *** 了科泽科德,古里国最后一代 *** 者在自己的宫殿内 *** 。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 *** 年),英国人赶走了迈索尔的 *** 者,从此开始直接 *** 科泽科德。公元1947年,印度摆脱英国的殖民 *** 宣告 *** ,科泽科德成为马德拉斯的之一个成员。1956年,印度 *** 将行政区划按照语言界限重新组织,科泽科德从此属于喀拉拉邦。在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舍班受命出使西域,招抚 *** 归附明朝,以功迁到千户,被明宣宗赐汉姓“沙”,名“班”,史称沙班。明宣宗当时给舍班赐姓为沙氏,其主要原因即“舍”和“沙”谐音。此后,沙氏成为“ *** 十三姓”之一。今 *** 沙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江浙地区。在沙班的后裔子孙中,分衍有一支班氏,属于因故以先祖名字为氏,世代相传至今。
6、班氏人口总数在中国 *** 和 *** 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三十五位门阀。
四、姓班的一般都是哪里人
1.班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35位,人数虽不多,但分布广泛。
2.河南夏邑是班姓人口最多的地方。
3.贵州贵阳的花溪、山东聊城的冠县、辽宁营口地区以及 *** 等地也有较多的班姓人口。
4.班姓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认为出自“姬姓”,是春秋战国时期“若敖”的后代。
5.若敖的后代斗伯 *** 儿子令尹子文,因喝虎乳长大而有身显斑纹,其后人以“斑”为姓,后演变为“班姓”。
6.另一种说法认为班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耏班,其后代以先祖名字为姓。
7.《左传·文公十一年》记载了宋昭公将城门税收赏赐给耏班的事,其后代中有人以“耏门”为姓。
8.耏班的后裔中,有以先祖的名字“班”为姓的,世代相传至今。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班姓最多的地方和见过班姓最惊艳的名字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